创业教主马云:把握每一次危机
张狂、幽默、富有煽动性和亲和力、鼓动着一代年轻人的创业理想的马云,不仅是阿里巴巴内部员工膜拜的“教主”,更是中国众多年轻创业者的新偶像。
盛夏八月,杭州举办的第二届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上,马云和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坐在了一起。这两位互联网的传奇企业家回忆了九年前的那一幕——当时,孙正义只用了6分钟时间,就决定投资2000万美元给正值互联网寒冬的马云的阿里巴巴。
“九年前我见到你的时候,你一无所有,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也仅仅是刚起步。但是,你的双眼冒光,闪烁着梦想和激情。我觉得你和杨致远一样疯狂,所以,我决定投资你的公司。”孙正义回忆说。
马云的激情来自于其创立的阿里巴巴商业模式,至今,这一原创的商业模式对于中国互联网而言,意义非凡。
阿里巴巴借助于互联网,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中小企业做了两件事,一是向全球买家展示中国企业;二是向中国企业提供国际买家,将中国企业迅速地向网络商务靠拢,并得以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从而为海外企业所熟悉。
作为第一个真正由中国人自己创造的商业模式,阿里巴巴获得了全球商业界以及资本市场的热捧。
2007年底,成立仅8年的阿里巴巴B2B网站在香港成功上市,因为投资者狂热追捧,阿里巴巴不仅成功融资17亿美元,瞬间创下全球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刷新了Google此前的记录,也创下中国互联网公司市值之最。
应该承认的是,如果没有马云及其追随者们当年的坚持,阿里巴巴的命运极有可能在残酷的互联网中夭折。如今,张狂、幽默、富有煽动性和亲和力、鼓动着一代年轻人的创业理想的马云,不仅是阿里巴巴内部员工膜拜的教主,更是中国众多年轻创业者的新偶像。
如果单单就个人财富而言,相比高达几百亿美元身价的盖茨,仅持有阿里巴巴不足5%股份的马云,不足百亿元港币的个人资产实在是杯水车薪。
在“胡润百富榜”发布的“2007胡润IT富豪榜”上,百度的李彦宏、巨人网络的史玉柱、腾讯的马化腾分别以180亿元、135亿元、120亿元人民币身价名列三甲,而马云则以50亿元人民币身价位居第8位。
但是,以影响力而言,马云似乎更胜一筹。事实上,早在2006年6月,美国权威财经杂志《Business 2.0》公布“全球50位最具影响力商界人士排行榜”时,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入选的企业家马云,排名第15位,而同时入选的比尔盖茨排名第21位。
“把握每一次危机”
创立阿里巴巴之前,马云的个人经历颇为曲折。
从小学到中学,马云屡被数学拖后腿,但英语却出奇的好。打架、做小生意占据了少年马云的大部分时间。他应聘过酒店服务员、警察等很多职业,但都没有人要他。
据说,当年马云和表弟一起到酒店应聘,笔试他比表弟高16分,表弟在他后面,但酒店选择了他表弟,而没有选他,理由是他没有他表弟长得高。
随后,经历了三次高考之后的马云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并最终留校当了一位英语教师。但他最终还是从学校走了出来,办了一家翻译社,利用一次去美国的机会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
“1995年,在西雅图,我平生第一次接触到键盘,上网搜索。就在那一年,我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我就像一个盲人,骑在盲眼的老虎身上,直到现在,我还对网络技术一无所知。”马云说。
马云回国以后,就立即请了24位朋友到家里商量,结果23位朋友表示反对,只有一位说可以试试,但是一夜未睡的马云第二天就开始筹备自
己的公
司,他说,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做。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2万元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
网站取名“中国黄页”。
“对于大家都看好的东西,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做得比我好;我选择别人都不看好的事情。”马云总结自己的创业秘诀,他说,别人喜欢研究成功的经验,但他就喜欢总结失败的教训。
尽管在那一段时间里,落魄的马云顶着北京的烈日到处推销其产品,始终无法敲开一扇门。但随着中国的互联网越来越热,临近杭州的上海也正式开通互联网,马云的业务量激增。在各企业纷纷忙着建立自己主页的时候,马云的先见之明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当时,制作一个主页,中英文对照的2000字内容、一张彩照,开价就是2万元人民币。
不到3年,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把握每一次危机,危机来的时候,我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我的机会来了。”
1997年,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但是后来,由于在业务的方向是帮助中小企业还是大企业上出现分歧,使马云无比苦恼,这次合作最终也以失败告终,马云回到了杭州。
1999年,中国的互联网第一次浪潮达到了顶峰。当时,搜狐、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的兴起把中国的互联网推向了高潮。
在国内互联网热潮日见高涨的时候,习惯于逆向思维的马云并没有跟风,而是准确地把握住了电子商务这个当时还是新生事物的领域。作为浙江
人,受到 浙商熏陶的马云,明确了自己公司发展的方向是为中国的中小企业以及全球的商人建立一个网上商业信息和机会的交流站点,并取名为“阿里巴巴”。
结果,网站成立不久,就获得了“芝麻开门”的效应,过去受供求信息不平衡所困的买家和卖家,好像突然看到了一块宝地。阿里巴巴很快便吸引了全世界商人的兴趣。
从1999年3月成立到后一年多的时间里,阿里巴巴就拥有了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万名会员,库存买卖类商业信息达30万条,每天更新的信息超过2000条。
后来,阿里巴巴连续获得软银、雅虎的资金注入,业务飞速发展。如今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帝国版图包括B2B、
C2C、软件服
务、在线支付、搜索引擎、网络广告等六大领域,各领域唇齿相依,产业链之间配合密切,协同发展,其间始终围绕着中小企业客户的需求展开,从广度到深度两个
方向不断拓展
偶像马云
在马云的传记中,少年马云的偶像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中的女主角——小鹿纯子。小鹿纯子的甜美笑容曾经激励了
一代人,
而更令这一代人着迷的是她永不言败的精神。这种精神对马云日后的事业影响深远。“永不放弃”也成为一种阿里巴巴的精神,影响了每一个阿里巴巴的员工。
马云曾经说过“偶像就是偶像,我的偶像不多,金庸是我的偶像,杨致远是我创业时候的偶像”。马云从金庸那里学会了打仗的招数,从杨致远那里学到了创业的激情和远大的理想,因此,这也为马云创业平添了很多动力和启示。
但多年之后,这位被称为互联网“怪才”的创业者也成为了中国商业界的偶像。
关于“偶像”马云的争论,是近几个月以来的热点话题,其最初来自于媒体对于第三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暨钱江新城雕塑邀请展的报道,据
悉,名为
《偶像——马云》的作品构思图已进入公开评选环节,一旦获得认可,将被做成实物落户杭州未来的中央商务区——钱江新城,进行为期一年的展示,并可能被永久
性陈列。
尽管随后雕塑邀请展组委会成员、策划组负责人表示该雕塑方案已经被否定,但是否可以给马云树立雕像的争议至今余热不绝。
反对者的声音中,他们认为人们需要的是一个平凡的马云、真实的马云,而不是神化的马云。而在支持者中,许多人认为,对于中国年轻的创业者而言,目前马云已不仅是马云的个人本身以及其背后的阿里巴巴集团,而是一种敢做大事、敢创品牌、敢闯天下、敢走不寻常路的精神。
公众认识马云,大多通过其所担任的《赢在中国》评委,其实在通过电视媒体传播成为公众创业偶像之前,在阿里巴巴的互联网世界里,马云早
已经是阿
里巴巴“创业帮”教众顶礼膜拜的对象。只要到过马云网商大会的现场,感受过现场观众在掌声中给予马云的独特礼遇,你才能够真正了解到创业者对于马云的认同
程度。
从B2B业务起家,到C2C网站淘宝的诞生、支付公司“支付宝”、软件公司“阿里软件”、再到以广告营销等业务为主的阿里妈妈,尽管很多人还在质疑淘宝以及阿里妈妈的未来盈利能力,但马云仍然在逐渐完善着阿里电子商务的产业链。
在马云发给阿里巴巴所有员工的一封内部邮件《冬天里的使命》中明确提出:即使未来几年经济有可能进入非常的困难时期,但阿里巴巴未来十
年的发展
目标仍将是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和打造全球最佳雇主公司。他表示,我们坚信电子商务前景光明,并能够真正地帮助我们的中小企业客户改变不利
的经济格局。
从B2B到淘宝网,专注于电子商务,让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比同行们更先一步地享受了中国经济所带来的成果。有评论说,促使阿里巴巴步入
爆发式增
长轨道的诱因之一,是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的快速崛起。全球经济的发展正在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变,由大而强的经济模式向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模式靠拢,中
国中小企业适逢其时,获得了极大发展,而阿里巴巴恰恰为中小企业的繁荣和壮大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马云的标杆意义远没有人们赋予、希冀的那么重大。对此,马云就说过:“有一天如果你成为了成功者,你讲任何话都是对的。”因此,年轻的创业者们,可以把马云看成是一个成功学大师,但不要过度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