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学苑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近半企业未通过审查 乳业产业链决定未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商人网   发布者:晋商网编辑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1年4月12日 00:03


今日上午,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结果公布,截止3月31日,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有643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107家企业停产整改,426家企业未通过审核。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元平表示,到3月底,全国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工作已全部结束。根据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上报的数据,截止3月31日,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45家),有643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其中,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114家),107家企业停产整改,426家企业未通过审核。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正在依法注销未通过审核企业的乳制品生产许可证,未通过审核和停产整改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乳制品。

  近半企业或将被清洗出局

  根据新规定,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配备相应检测设备,对三聚氰胺和食品添加剂等64项指标进行自检。凡未重新获得生产许可的,依法停止生产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等产品。

  这轮“大清洗”被业内估计可能导致20%-25%的中小企业退出,释放10%-12%的市场份额。这部分被释放出来的市场份额可能更多地是利好伊利等乳业巨头。而众多的二三线乳企则被认为面临巨大的挑战。反应到股市上,雅士利、环球乳业、澳优乳业等最近相继发布年度业绩和业绩预告,虽然其中雅士利、环球乳业业绩惹眼,但银桥、飞鹤、圣元、澳优等则并不如意。

  乳业专家王丁棉昨日表示,虽然各省市的企业数量不一样,但总体估计,将会有两到三成企业被淘汰。王丁棉说,“这次可以称之为国家对整个乳业的清洗行动,淘汰了一批高耗能、落后的企业。但有些企业产能小,并不代表产品质量不达标,如在甘肃,有些企业在当地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但就是因为产能不达标被淘汰掉,很可惜。”

  王丁棉指出,企业要重新申请生产许可证,就必须按要求购置一批新的设备,这至少要投入两三百万,而对于小企业,投入了这些资金,即便是过关了,透支太多也很难存活下来。

  农业部资深乳业分析师、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渝也表示,会有两成乳制品企业被淘汰,大多是小企业,市场份额只有5%左右。在这轮“大整顿”中,被淘汰的企业如何处置?昨日有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制定审核清理后对关停企业的经济补偿政策。王丁棉等乳业专家建议,被淘汰企业可以转型,生产乳饮料等产品,从而利用闲置设备,工人也不会失业。

  近期,内地年轻母亲赴港抢购日本奶粉的火爆景象。近半个月以来,香港各大超市、药房、日货商店,市民排起了长龙抢购日本奶粉,甚至有个别孩子尚未出生的孕妇,一次豪购奶粉百罐!其实,早在2008年三鹿乳业出现“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人对于洋奶粉的崇尚就达到了极致,很多父母不惜高价通过国外代购的方式,大量购买洋奶粉,而回顾国内的乳业:“皮革奶”、“性早熟”等等原本不应该与牛奶扯上关系的词汇不绝于耳,消费者对于国产奶制品的消费信心降了又降。

纵观我国目前的原料奶供应流通环节,是由“企业+农户”、“企业+小区+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奶站+农户”、“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几大模式并存。这几种模式,都各有利弊,但从总的趋势来看,实现规模化养殖对企业、对农户都是非常有利的。

  而目前,仍然大范围存在的奶站模式,逐步在整顿中。特别是“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奶站环节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许多奶站掺杂使假,他们依靠垄断性奶源对上要挟企业,对下克扣奶农,低买高卖获取了不少奶价上涨的好处。因此,在奶站这个中间环节存在的情况下,奶农并非原奶收购价格上涨的真正受益者,而企业也不一定能从奶站收到保质保量的原料奶。

  对于乳业来说,谁把控着产业链,谁就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即使我国正在全力推行合作社模式参与奶业竞争,但是这种初级形态的合作社只能满足奶农“销”的问题,其真正拥有的话语权仍然是微弱的。而对于新西兰恒天然公司来说,合作社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原因在于,合作社的奶农成为了企业的股东。

  因为恒天然的管理层受命于董事会,而董事一部分便从奶农中选举产生。恒天然股东委员会也从奶农股东中选举产生,负责向董事会传达股东的观点。按照《恒天然配股标准》,奶农每季生产一公斤的乳固体都占一股,就能有一张投票权。

  而作为股东,新西兰的奶农们出售给公司的不只是鲜奶,还代表了股份和权益。牛奶从挤出那刻直到消费者的口中,整个过程都和奶农们息息相关。

  目前,对于我国的奶农来说,他们其实仍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底层,属于弱势群体,当新西兰的奶农通过董事会否定恒天然在新西兰交易所部分上市的同时,中国的奶农还在为能否卖出牛奶、卖个好价钱,能否按时结算而头疼。

  因此,对于我国的乳业来说,上游的原奶供应,一方面是要加大资金与科技投入,改良奶牛品种,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养殖新模式,鼓励奶农参与到整个产业链中来,共享市场所带来的效益,同时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承担市场风险。

  国内乳品加工企业将整体洗牌

  “2011年3月底,未能重新获得生产许可的乳品企业将被要求停止生产”。新细则对乳品企业生产厂房、设备、生产工艺、卫生环境、奶源地等多项指标都提高了门槛,其中较为突出的一条是,乳品企业须配备相应检测设备,对三聚氰胺等64项指标进行自检,不得进行委托检验。企业检验人员中有三聚氰胺独立检验能力的至少2人以上。

  对此番整合,飞鹤乳业副总裁肖光辉表示:“就生产工艺来说,国内大型骨干乳品企业的生产线都是可以和国外的知名企业相比的。”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畜产品加工系系主任李晓东教授说:“只要企业本着诚信、负责的态度来生产奶粉,就会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目前国家加大了管理力度,大幅度提高了乳制品行业的准入门槛,该行业将重新洗牌,淘汰一批不合格的小企业,希望借此契机可以让国产乳制品企业焕发生机。”

 据王银香介绍,此次国家出台的乳品企业审核新标准中,关键在三大方面提高门槛,一是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于多数乳品企业来说,达到这点并不难;而第二条则是企业必须有自有加工能力,有自己的养殖基地,企业生产要符合HACCP、GMP标准,并具有无菌灌装设备等等,仅此一条就令不少中小乳品企业倍感压力,由于这些企业多数从奶站及分散养殖户那里直接收奶,缺乏自有生产能力,如果要申请生产许可证,就必须再投入大量资金自建奶牛养殖小区或基地。而对于多数乳品企业来说,最高门槛则是第三条,即乳品企业必须拥有自己的检测能力,企业必须拥有自我检测三聚氰胺的设备和专业检测人员。“去年在山东省乳品企业会议上,说到这点时,很多企业老总都在摇头,表示压力很大。”王银香对记者说,“我们企业为购置一整套设备及相关配件,总共花费了200多万元,而且专门配备了具有检验员质检上岗证的人员。”

  我国的乳品企业的问题,除了不规范之外,企业之间的相互拆台,不正当竞争现象也时有发生。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对此表示,不排除国内乳业市场安全问题事件曝光多发是由企业之间不良竞争引起的。

  乳品企业之间相互拆台现象不仅加剧了国内乳制品行业的恶性竞争,而且给外资品牌再次创造了乘虚而入的机会。这种恶性竞争事件只会使国内消费者对于国产乳业的消费信心降低,这种“害人害己”的行为只能是给中国乳业抹黑。

  企业连接着农田与餐桌,在整个产业链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纽带作用,保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的乳制品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

  监管部门应是乳制品安全的保障

  中国奶业协会顾问、资深奶业专家王怀宝称,虽然十几年来,我国奶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标准等各方面的发展却一直相对滞后,这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2010年6月1日正式颁布的乳业新国标,令不少人对此大跌眼镜。据介绍,乳品新国标中规定的蛋白含量每100克含2.8克,这个数字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关于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新标准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这被业界惊呼为一夜倒退25年。

  虽然有关部门表示“这是根据我国目前落后的养殖方式”作出的规定,但显然毫无说服力,一份国家标准不能因为生产方式的落后而降低,如此一来,保证了奶源的量,何来奶源的质呢?

  此外,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与相关单位的监管不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采用的是“多头分段管理”模式,农业、工商、卫生、质监等十几个部门均涉及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标准政出多门,缺乏操作性。各部门之间或者争夺监管权,或者相互推诿监管责任,最终造成监管不力,问题难究。国家食品检测中心专家则指出,“各部门联动性不强,比如现在奶源由农业部管理,加工由质监部门管理,市场由工商部门管理,而商务部也参与管理。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造成了监管部门各管一角,相互缺乏沟通的情况,进而造成权力高度分散、监管却频现漏洞的局面。”

  从国家层面来看,要真正规范我国的乳品行业,高标准、严监管是强大的推动力,各监管部门必须各司其职,担起责任,干起实事,才能让我国的乳品行业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的安全!




顶:11 踩: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2.77 (2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84 (44次打分)
【已经有28人表态】
11票
感动
6票
高兴
11票
路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