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顺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晋商王秀顺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与一位民营企业家联手,欲引渤海水开发当地褐煤资源,这究竟是可以带来巨额利润的商业计划,还是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
王秀顺站在北京市建外外交公寓的一套单元房里,对本刊记者介绍惊世骇俗的“海水西调”工程。他面前的中国地图上,一条红色的调水路线从渤海湾开始,沿着横亘北中国的沙漠带向西蜿蜒,经过内蒙古,直达新疆。
这里是“海水西调”的一个“战略指挥部”。昔日的煤老板、如今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泓元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下称泓元公司)董事长的王秀顺,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2010年11月上旬,“陆海统筹 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海水西调入疆”之说也因此激起舆论千层浪。
如果说“海水入疆”在目前还是一个近乎天方夜谭的设想,而将渤海湾海水调入锡林郭勒盟(下称锡盟),则已成为王秀顺商业计划的一环。
“这个项目是巨额利润,感兴趣的人非常多。(比如)海水里的物质有1120万吨,可以卖42个亿;调水成本14个亿,海水淡化成本14个亿。42个亿减去28个亿,每年赚多少钱你就能算出来了。”王秀顺如此介绍他的商业计划。
王秀顺所说的项目,全称为“锡林郭勒盟引海水淡化循环经济产业项目”,一期总投资据称将达600多亿元。据他的材料,项目计划从辽宁省葫芦岛市将渤海海水提升近1200米,用玻璃钢管往西输送到锡盟,调水线路600多公里、约占入疆线路长度五分之一。
这个项目中除了海水利用,还涉及锡盟丰富的褐煤资源开发等一揽子工程。事实上,该项目已由王秀顺和锡盟政府共同运作近六年。与之相关的“矩阵集风”风力发电和褐煤气化实验项目已经开工。申请调用渤海海水的报告已递交国家发改委,尚未获批。
无论“引渤济锡”工程本身,还是“矩阵集风”风力发电等相关工程,都受到了相当多的质疑。而锡盟政府在其间扮演的角色,也耐人寻味。
“引渤济锡”缘起
王秀顺与锡盟政府的合作始于五年之前。
2005年,王秀顺以连顺能源有限公司(下称连顺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到锡盟考察煤化工项目。
此前,有两位教授分别提出了“海水西调”的设想。1997年,曾经在地质系统工作、后转到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任教的霍有光,在中国科协主办的《科技导报》杂志撰文称,他受到陕北向北京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工程的启发,产生反向思维:西调渤海水至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境内,用“人造海”改造北方沙漠。
2001年,中国地质大学退休教授陈昌礼在中国工程院主管的《中国工程科学》杂志发表文章,进一步提出可将海水西调至新疆,“目的是恢复和扩大西北湿地,治理沙漠和沙尘暴”。
陈昌礼告诉本刊记者:“刚提出这个设想时,我曾经说,希望这个项目至少先争论20年。”实际上,当他在电脑前不断回复各界关于调水路线、沿途盐碱化等质疑时,王秀顺已经试图将“海水西调”的设想变为现实。
锡盟煤炭资源丰富,可开采褐煤储量据称达1396亿吨。不过,王秀顺说,褐煤具有高水分、易风化等特性,不适合像山西煤炭那样远距离运输,大部分只能就近用于坑口发电或煤化工。
对于渴望开发锡盟褐煤资源的企业家和地方政府而言,首先要面对的致命瓶颈是当地水资源极度缺乏。王秀顺由此也想到了“海水西调”。
根据内蒙古新闻网2005年5月的一则报道,锡盟行署与王秀顺的连顺公司签署“褐煤制燃气输京、津”的项目协议,项目还将每年引渤海海水3亿多立方米至锡盟。
也是在2005年,王秀顺成立泓元公司,负责整个项目的运作。连顺公司是泓元公司的主要股东。
当本刊记者问及王秀顺的个人和公司情况时,他不愿多谈。在他的位于建外外交公寓的办公室门外,也没有任何关于公司信息的标识。
有消息说,王秀顺早年在山西一家军工企业做工程师。另据《经济日报》2003年的一篇报道,连顺公司是1995年由军队企业改制、1997年12月注册的股份制企业。此后,该公司陆续买断山西王卞庄煤矿等中型煤矿的永久性开采权,并采取托管租赁方式接手大型国营煤矿王坪煤矿。
连顺公司成立没多久,王秀顺就开始调研煤制油,并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开展过合作。在2007年的长篇报道中,《中国改革报》将王秀顺称为“我国煤化工产业化开发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