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像人”精神昭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中华民族“我像人”精神昭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华文明提出“我像人”的精神概念,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话题。首先,正如温家宝所说:“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同时,“我像人”精神,她是中华文明的传统风俗,何以能“见贤思齐”志存高远,完善小我,是人人所必需的,是中国寻常百姓学习如何做人的根源。要是从中国西部特定区域的角度出发了解,必须重新审视大唐在银川建造“我像人”文化之根和贺兰山长城“天可汗”会盟台的重要性。因此,考证“我像人”文化之根和“天可汗”制度始于大唐武功鼎盛之太宗时期,衰于安史之乱,其兴、衰一百三十七年,则于大唐的国力紧密相连。
读懂唐代在银川城市主题文化与文物建筑遗址所作的注解,我们可以领悟到比建筑自身丰富得多的“我像人”精神概念及丝绸之路人文内涵。唐代在银川古城建筑艺术上是以中国传统“立人之道”的社会人文精神,追求着中华民族和平统一的行为准则。银川城市主题文化与文物建筑“海宝塔”和“承天塔”,“卧佛”文化之根和发掘之路,这不仅也是涉及到银川玉皇阁的礼仪建筑,南券门有“帝鉴”,北券门有“天烙”的题字,也是以传统刑德并用,起到正南有一“卧象人”(2005年在国家投入500万元巨大资金修缮中,“卧象人”遗失民间,五年多来,就是从不承认对文物的严重破坏?专家学者纷纷呼吁应尽快公布事件真相。)象征阳德;北面有一“大铁人”(文革被毁)象征阴刑的理法观念。“卧象人”寓意“我像人”。相传 “卧象人”价值连城与“卧佛”象征贺兰山的“天”,都是出自盛唐时代。
通过研究“我像人”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可以进一步领略到“我像人”文化的本质和内涵、源流和发展、价值和意义、传承和推广,从中会获得许多中华文明有益的启示。然而,社会在财富的迅速积累下,糜烂与堕落,国富民衰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各级政府处处想着与民争利,社会两极分化异常严重。想想《乔家大院》的最后结局,乔致庸最终实现了他天下通银的梦想,但这是靠乔家给各地官府运送耻辱的 “庚子赔款”来实现的,这叫发国难财。所以,我们个人的奋斗要和国家的前进融合在一起才行。国不幸,家不幸,人不幸。只有中国的大环境充满希望,我们每个中国人才能真正的看到希望。
过去我们爱讲祖国的博大精深。我也以为,一个民族的博大精深,要看你现在的这一代人,对自己的文化知道多少,是不是为自己的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是不是有强烈的文化自尊。如果没有,就谈不上博大精深。我们的历史是博大精深的,但如果一个民族的历史,不能变成这一代人的精神财富的时候,那么我们只能说是一个失落的文明 。
不研究中华文明有益的古代文化,不懂得和不珍惜、悉心保护历史遗产,就不可能创造出真正新的、现代的民族文化。作为“我像人”文化的德性内涵是品德、人格的修养,我们所确定的中华各民族间“兼容和谐、诚信卓越”的城市精神,与“我像人”精神一脉相承。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弘扬和发展,从而会集中体现出“我像人”文化和现代的城市精神于一体的特色文化。
第一,“我像人”精神是以中国传统“立人之道”的社会人文精神,追求着中华民族和平统一的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各民族间的和谐之美与城市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供了载体。首先,揭示出了中华各民族间人与人的辩证思维的统一关系;其次,完全符合中国文化传统“抱圆守方”的法则,更是符合“圆为万变,方为宗,以方生圆是修身”的观念;其三,体现了中华各民族间刑德并用、理与法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思维模式和进取精神。
第二,“我像人”精神反映出中华各民族间的文化互动相融关系,对树立“大文化”观念具有积极意义。古老的中华文化,历来讲“道德文化” ,没有大德性,哪有大文化!!!当今价值观追求"一切向钱向", 用什么样的方式找回丢失的灵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然而,从历史上看“我像人”现象,它也是中华民族的社会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产物。他是依托城市来彰显文化,凭借文化来提升城市。它是昔日的中华各民族间已经为此提供了成功的“道德文化”典范。现在虽然社会文化、物质都很丰富,但是金钱观念浓厚,我们缺乏一种正确引导民众的精神。所谓,立言先立德,治学先做人。我们要树立“我像人”精神的发展观及启动引领作用,将会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素质和“大文化”的发展前景。
第三,“我像人”精神集中和整合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谐之美的相关资源,有利于中国城市文明生发和文化创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乃至社会人文精神、实物遗址和研究成果数不胜数,为“我像人”精神题材的文明生发和文化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族的社会人文精神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大范围整合并有效开发利用“我像人”文化资源。特别是我们对物质崇拜有加而对精神文明不够重视的今天,必须大力倡导“我像人”的思想和人格。所以说,做人一定要学会“诚信”明理,提醒大家注意,曾子所说的“任重道远”,在新的时代,使“我像人”的思想和人格得到发扬光大。
今天,在潜心研究城市文化世界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审视“我像人”精神的历史成就和现实意义,它是人生经验、道德涵养、人格精神的结晶。实际上,研究“我像人”精神的历史价值,就更应当自觉运用“大文化”的观点,才能促使“我像人”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大局之中。大力倡导“我像人”的思想和人格,是现代社会亟待加强教育的重中之重,我们有必要共同探讨中华民族最真实的“我像人”精神,有必要共同探讨《易经》中全面的控制及辩证思维,形成理法与刑法规范的创新精神。我们更有必要共同探索研究中华民族整体设计人性化的历史文化之文明延伸……。
说到做人, 问题在于“守德”,哪个观点源于客观学术,哪个观点源于利益驱动,你可以不说,人就是人,像不像人!但你、我、他心里不该不明白。对“我像人”精神的自觉确认,就是对“人之所以为人者”的把握,亦即对人之本性的揭示。因此,对于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如果我们都能站在“我像人”的思想和人格角度考虑问题,社会就不会这样了。我们可否这样认为:论证中华民族的“我像人”精神,它囊括了中华各民族间各个时代地域的文明精华,包容了汉族和古代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精粹,蕴含着生生不已的创造和精神。“我像人”精神,她是中华文明的传统风俗,何以能“见贤思齐”志存高远,完善小我,是人人所必需的,是中国寻常百姓学习如何做人的根源。它也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具有新的丝绸之路灵州——银川——凉州道不竭的历史生命。
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我像人”精神,作为中国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世界人民的。历史事实证明,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和睦发展,才能确保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可以说,其实《论语》的思想用两个字来说就是‘做人’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像人”精神一条普遍的法则。实际上,《论语》开篇第一章也是“夫子自道”,反映了孔子本人对于自身境遇和个人思想学说的认识,也包含了《论语》编者对孔子人生的概括。近些年来,针对“我像人”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精粹,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最基本的就是要知道,源于我们不能缺失一种使教育根深叶茂、万古长青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精神。
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是人文地理环境的产物,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必然具有不同的文明生发模式。令人十分忧虑的是,这些最能完整地代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生发模式,在历尽沧桑,饱经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后,大都已面目全非,面临湮没的威胁。如何保护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保持“我像人”的思想、人格和无穷魅力,孔子对弟子的要求就是:志于道。道,是做人的大道,就是立志做好人。尤其是毛泽东的这句话,份量很重:世界观一旦形成,再想改变难上难!哦!病来如山倒,祛病如抽丝!在现代科技的进步时代,中华民族仍能保持其历史个性及其灿烂文化,并富有创造性地把“我像人”精神留传给后代,这些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
致 礼!欢迎各界专家、学者来电来函不吝赐教。
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