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内参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山西国新能源转型:突进中国企业五百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发布者:晋商网编辑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1年9月21日 09:14


 

新能源以155.7亿元的营业收入名列中国企业五百强榜单第459位

近日发布的2011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山西板块有九家企业。除了被人熟知的煤炭大鳄和不锈钢龙头外,还有一张新面孔——山西省国新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新能源”).

中国企业五百强榜单以营业收入为衡量标准。今年企业入围的门槛由上一年的110.8亿元上升到141.98亿元,国新能源以2010年度155.7亿元的营业收入名列第459位,而2006年,其营业收入尚不足9亿。

从不足9亿,到155.7亿,五年间是怎样的变化发展使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登上了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在记者看来有三个关键词:战略、人才与合作。

战略为王求变是纲

国新能源是一家年轻的公司,2008年由原山西省乡镇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更名成立,其主营业务曾是单一的煤炭运销。在“没钱时,调不动结构;有钱时,不愿意调结构”的山西,该企业却在煤炭行情如日中天的时候,盯住了天然气,并成为该省唯一被授权专营天然气的企业。几年间他们不仅推动了山西省的天然气开发利用走向了产业集群化发展,更在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以及氢气等混合燃气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其“气化山西”的美好愿景最终从企业概念升级为省级战略。

目前,国新能源拥有山西省80亿立方天然气独家经营权及147亿立方混合燃气资源主导运营权,完成管网建设1500公里,气化该省65县(市、区)260个新农村。燃气开发利用已成为该集团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

然而,这一切并非一路坦途。在能源堆上搞天然气、搞燃气综合利用,用国新能源董事长梁谢虎的话来说,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困难重重。但国新能源没有在争议中踯躅观望,一直坚守并实践着自身的决策原则,即“我们要解决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竞争的问题,需要做到在面对不断变换的内外部环境和强大竞争对手时,不断完善自我战略定位和转型,战略调整目的就是要把眼睛盯在产业价值链的提升上,追求利润高端。”

开阔的视野下、国际化的要求下,战略的转变与完善成就了国新能源的成功转型,也证明了创新求变的巨大力量。

山高人为峰 学习力制胜

走近国新能源、了解国新能源,作为一个国有企业,最让人意外的是其“年轻态、健康品”。员工平均年龄不足35岁,其中第一学历研究生约占9%,本科生占80%以上,随处可以感受到这些年轻人的活力与激情。

其实,国新能源的基本生存准则更能将这份活力与激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企业精神——学无止境,追求卓越;企业核心价值观——没有永远的第一,但要敢于永远追求第一。

正是基于这些深入骨髓的企业文化理念,国新能源对人力资源格外看重,其开发途径尤其值得推崇:通过物质激励机制、精神激励机制、内部人才竞争机制、人才开发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五个不同层次,把传统的劳动力转化为人力资源,最终成为“人力资本”,成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以企业培训为例,国新能源制定有自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规划,在抓好内部全员培训的同时,一直坚持分期分批送高、中、初级管理人员到日本、韩国等世界知名企业和香港中文大学、汕头大学等院校进行现代化企业管理培训。

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打造一支有学习力与创造力的团队同样是国新能源一直在探索的方向。国新能源曾将2008年定位为自身的“企业管理年”,对管理构架、方式方法、核心内容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目前,他们正在“ 五个匹配”上下功夫:经营理念与运行基础的匹配;管理制度与监督执行的控制能力匹配;企业发展与人才梯队的保障能力匹配;资源利用和资源整改的升值能力匹配;价值分配和利益风险制衡能力匹配。

用全球的观念和标尺衡量自身是国新能源一直坚持的团队建设准则,而这一标准也正是推动他们迈向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的必由之路。

资源整合共赢未来

国新能源实现历史性跨越、挺近中国企业500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资源整合。纵观其发展史,可以看到该集团十分注重与各行各业的合作。他们在专注自身优势条件、总结合作经验教训的同时,努力在融洽和共赢中去寻找共同目标。

就燃气资源利用而言,国新能源与华润集团、中华煤气、中石油、晋煤集团、阳煤集团、山西煤销集团等公司均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开展项目间合作,共同致力于低碳能源的推广应用。

与科研学术机构的合作更是可圈可点。除了在企业培训方面先后与香港中文大学、汕头大学等高等院校展开合作外,国新能源与不少科研院所形成了项目研发、技术交流等资源共享与互动。2008年,该集团就曾与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及清华大学、中港印集团公司等机构,共同开发以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焦炉煤气等为原料的氢能源。近两年还加强了与中国石油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以及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的合作,在加快企业创新发展步伐和学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与交通银行山西省分行、晋商银行等形成的全面战略合作也为国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引擎。“我们集团公司原来产业基础薄弱,如果不合作,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企业快速发展的。”梁谢虎表示。

首次突进中国企业五百强,外界用“不容易”描述国新能源的成长轨迹。在其“不容易”背后,本报记者看到的更是一个传统能源企业的成功转型之路。而这一成功案例对于正在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的山西而言,弥足珍贵。

 


TAG: 山西 新能源 中国企业


顶:3 踩: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3.75 (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72 (71次打分)
【已经有3人表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