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霍州走出来的经济学家、晋商研究专家梁小民
他,频繁地出入各所大学,给总裁、经理们讲授经济学;他,写的经济学著作,就算只有小学文化的人也能看懂。他,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晋商文化,引起全国关注;人们称他为“大众的经济学家”,他却称自己是经济学界的“流行歌手”。他,就是梁小民。
梁小民,著名经济学家,山西省霍州市人,1943年出生,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199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研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先后兼任国务院特邀监察员,国家价格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委。现任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为MBA、EMBA讲授“管理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当代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译有 《经济学原理》(曼昆著)《经济学》(迈克尔·帕金著)等专著,译著教科书50余种,著有《经济学是什么》《小民读书》《宏观经济学纵横谈》《书生议事》等。
晋商是现代企业的一面镜子
梁小民说,晋商除了给人们留下了珍贵的创业经验和宝贵的财富,在他们身上还有许多教训让后人吸取,可以说,晋商是现代企业的一面镜子。
梁小民出生在霍州,小学是在太谷县上的。山西民间有“银祁县,金太谷”之说,太谷的富庶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的同学里就有乔家、曹家的后人,可能是由于山西人的本能和对历史的兴趣,我一直喜欢读有关晋商和山西文化的书。慢慢地,开始了对晋商及商帮的研究。
晋商作为十大商帮之首,有三个显著特点:首先是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企业制度,从家族企业向股份制企业,从家族化管理转向现代企业管理的过渡;其次,诞生了晋商文化;第三,经商不忘国家,致富不忘社会,他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晋商的企业文化里,“勤奋、谨慎、敬业、诚信”是精髓。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中,勤奋是所有人的生存基础,诚信却不是每一个商家都能恪守的法则。小本经营的商户,缺斤少两很普遍。很多人卖面,一斤面少给人家一两,但是乔家卖一斤面则多给一两,老百姓渐渐就成了乔家的老主顾,所以那些投机倒把做买卖的人没有一个成功的,而忠厚的乔家成功了。
在吸取晋商教训这一点上,现在的企业家,最不应该学晋商的,就是他们的封闭和他们对故土的近似于溺恋的感情,人们应该走出“一亩三分地”。
梁小民曾写过一篇文章,里面说“上帝惩罚谁,就让他做制造业”。梁小民的建议是,民营资本选择投资方向,不要盲目投资制造业,最好选择服务业。
这是因为从事制造业,企业首先要有规模才行,民营资本在这点上是弱项。制造业,又是一个薄利行业,投资可能会很大,赚钱却不是最多。
目前在国内,民营企业从事制造业,大多从低成本扩张道路起步,依靠廉价劳动力建立自己的市场优势,但他们的产品,多是以量取胜,质难以提升。缺乏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开发能力,形不成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没有造就世界性的知名品牌,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等。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如今获得低工资劳动力越来越困难,所以,民营资本投资制造业前,企业家一定要三思。
山西煤老板转型,投资服务业,金融、保险、商业都可以考虑。
诚信是名牌的灵魂
关于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当中倒下的山西企业究竟缺乏了什么,梁小民曾进行了多次思考,他认为这些曾经辉煌的山西名牌企业先后倒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企业管理人员思想不够开放,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经营策略没有调整。当年老晋商之所以灭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守。这些名牌企业,也不例外。
究其原因,山西是煤炭大省,煤留给山西的不仅仅是贫穷和污染,更重要的是思想保守和僵化。在当时的许多领导心目中,煤炭是第一位的,尽管这些轻工企业搞得不错,也是其次。市场发生变化后,这些企业没有及时转型,所以慢慢就衰败了。企业一旦有了品牌,就要好好维护。保护名牌,政府义不容辞。
梁小民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也在努力创造名牌,但许多企业家在这一问题上存在认识与实践的误区。
一种常见的现象是企业把大量资金用于广告,企业家应该知道,诚信是名牌的灵魂,名牌的基础是其产品的内涵,尤其是质量,广告起作用的基础也是这种内在的东西。
成为名牌首先要做出一种好的、有特色的产品。没有好产品,广告做得再好也没用。当年秦池酒、孔府家宴酒,都曾作为央视的标王出尽风头,如今,他们已经被人们淡忘。
家族企业要横扫骄娇二气
关于现阶段炒的很热的企业“富二代”,梁小民表示,在“富二代”身上,多有“骄娇二气”。“富二代”不见得是败家子,但是,有数据却表明:败家子多是“富二代”。《商业周刊》引用某调查说,美国70%破产者是“富二代”。不是因为物质资源太少,而是自幼供给太丰富,甚至过度。但人只有在供需平衡时才会幸福,过度供给并不能让他们满足,反而让他们失落。因为没有需求也就没有动力,他们缺乏人生目标,不肯刻苦努力,最后以破产告终。
“富一代”白手起家打的天下,知道江山来之不易,会珍惜,会努力。而“富二代”,含着金钥匙出生,没有什么需要努力争取的。财富,可以是资源,但也可以是毒素,让人懈怠。
家族企业要想发展,最好是家族控股,股份实行多元化,企业的领导层多数由外来人员担当。中国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家族企业要想发展,要横扫骄娇二气才行。
梁小民曾在多个场合建议政府应早日开征消费品水和遗产税,他提出这个建议,是想通过税收调节贫富差距。开征遗产税,可以鼓励富人的孩子奋斗,另一方面也可以调节收入分配。开征消费品税,是个趋势,因为改变收入征税后,国家是把税含在商品里,纳税人消费的时候征收,这样不仅征收起来简单,征收成本也低。征收消费品税,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一个是富人消费的高消费商品,要多征税;另一个是,对于低收入者消费的生活必需品,采取低税或免税政策。
当年的文科状元,理想是当记者
1962年参加高考的梁小民,是省里的文科状元。当年他的理想是当记者,可惜当年有新闻专业的复旦大学和人民大学又不在山西省招生,这样,就到了北京大学主修经济学专业。之所以想当记者,是因为他的姑父当时在山西日报社工作,他觉得文章能印成铅字,很了不起,就想当记者。
梁小民于1994年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访问学者。在进修的过程中,他发现美国的高端经济学理论用的全是数学。他坦言自己数学学得并不好,很多数据模型根本看不懂。经过思考,他认为实用通俗的经济理论普及特别有市场,自己应该用最简单的语言聊经济。帕瓦罗蒂尽管受人尊重,邓丽君也受人热捧。在小众和大众之间,也许那些受众最多的通俗反而更容易源远流长。既然他选择了走这条路,就会坚持走下去。
梁小民说平日里自己读读书、讲讲课、写写文章,很是享受。退休后,他也要到清华、浙大、厦大等十多所高校讲课,要给好几家媒体写专栏,还应邀去全国各地讲座,可以说比在学校时还忙。即便如此,读书也是他生活里最重要的部分。他给自己定下的规定是,每年最少看100本书,最少写20篇书评,外出的时候,就只得在飞机上或宾馆里阅读。
他认为这样做,不是和自己过不去,讲课,可以让他从学生身上学到许多新东西,学生们给了梁小民青春的活力。而看书,则可以提高他自己。他仍会继续为一些媒体写专栏,如果有时间,还想写一本关于商帮文化的书。他在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尽管有时忙,有时累,他都甘之如饴。现在,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自己讲的经济知识,让普通百姓都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