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史海明:打造福建煤炭物流新平台
福建省山西商会副会长、福建山福国际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史海明
“福建省自己产煤一年大概2000万吨,但实际的煤炭需求量却达到7000万吨,有5000万吨的缺口。福建及周边地区都属于缺煤大省,我们有货源,他们有市场,双方一拍即合。”
——福建山福国际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史海明
这里的“我们”指的是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旗下的山煤国际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煤国际);“他们”则是福建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福建省福能电力燃料有限公司。2011年3月,双方共同出资成立了福建山福国际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福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
而史海明,正是这艘新战舰的总舵手。
打造南方的“秦皇岛”
入乡随俗。一落座,史海明就乐呵呵地招呼笔者,“福建的茶文化特别好,走到哪儿,不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喊你喝茶。来,喝茶!”话匣子就在茶盏里轻松地打开了。
史海明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学习、工作几十载,都在和煤打交道。对此,他表示自己从事煤炭行业主要是环境使然。“当时没有那么多想法,因为山西煤炭企业多,就选了煤炭专业”。如今,史海明在山煤已有近20年,管过生产、抓过销售、精心管理,和山煤一起阅历人生,收获成功。而对于这次到福建开拓这样一个煤炭物流平台,他的感受是:“很有挑战性!”
话题也自然转到了山福公司。
记者:“山煤集团为什么选择来福建投资?”
除了开头提到的福建的煤炭现状外,史海明说,“山煤集团原来在北方六大港口(即秦皇岛、天津、京唐、青岛、日照、连云港)都有分公司,后来又在上海成立了华东公司,在广州成立华南公司,唯独东南沿海的福建省没有。定位福州是集团公司的战略布点。集团公司已经着手在全国打造煤炭连锁超市——无论哪里的客户要用煤,都可以就近配送”。作为山西人,他还以面食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不同的煤炭卡数,如4500、5000、5500,一直到5800、6500,适合不同的行业用煤需求,也就是说,通过我们的煤炭超市,将来你想吃馒头就有馒头,想吃窝窝头就有窝窝头。”
记者:“山煤集团对于山福公司的定位和方向的期许是什么?”
史海明:“‘十二五’期间,山煤集团提出了重在系统集成、开放智能、倾心打造、铸建以客户为中心,从货源基地到终端用户、‘四链合一’的煤炭全供应链。山福公司是山煤集团‘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战略布局。”
他进一步解释道,“山福公司主要从事煤炭、矿石等大宗商品的批发与销售。依托山煤集团货源基地、运输通道等强有力优势,借力海峡西岸经济区要素聚集和产业竞争力,致力于成为现代化、大型化、专业化的大宗散货供应商,致力于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煤炭供应商之一。目前,可门港4#、5#泊位已经初步建成;6#、7#泊位已在5月18日开工建设,加上配套的150万平方米堆场,‘十二五’末投产以后,预计吞吐量将达到2000万吨。待疏港公路、疏港铁路等项目完成后,可门港将形成四通八达的水水、水铁、水陆中转路线,构成一个多维的高速流动的物流网络。届时煤炭物流经营范围将辐射浙江、江西、湖南及广东等周边地区。山福要做得是:跻身福建省一流煤炭物流平台,把可门港打造成第二个秦皇岛国家储配煤中心。”
印象:海风山骨
在史海明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简约却遒劲的题字——海风山骨。
“这是一个朋友写给我的,海风说的是为人应有的气度与胸怀,山骨则指做人要有山的脊梁和骨气。”史海明解释道。海风山骨,是一种刚柔并济的情怀。
笔者认为,这何尝说的不是商会,商会就是一片交融的海洋,资源、智慧、力量在这里汇聚,激荡出巨大的能量;而商会要做的,正是异地乡亲的家园、脊梁和形象。
史海明表示,山福公司成立至今,得到了商会很大的帮助。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出门在外,乡亲情谊的厚重。谈及商会,他的话语里充满感情,“山西在闽创业人士从事的行业众多,如煤炭、建材、进出口贸易等,但以前很多人都相互不认识,沟通很少,更多的是各自为营。商会的成立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一起交流学习的平台,各方面资源信息共享,互惠互利,遇到困难时,大家又可以群策群力,相互帮助。”
大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深,高山不择细壤故能成其高,团结搭起的是高度和广度,是眼界和思想,是分享和发展。套用史海明的话,“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
( 感谢福建省山西商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