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安国:闯荡上海滩的山西商人
上海滩,一个催发激情与梦想的地方,作为国际化的贸易大都会,这里是有着名商巨贾们太多的奋斗与传奇。
今天,正在崛起的新一代晋商也越来越多地闯荡大上海,分别在制造加工、能源化工、建筑建材、房产物流、金融证券、旅游餐饮、医疗保健、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等多个行业领域一展风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上海的山西商人大概有2000余家,他们的努力与成功都在渐渐改变着当地人对山西商人传统、守固的印象,掀掉盖在晋商头上那层神秘而灰色的面纱。走出去的都很精彩,每一个个体奋斗故事的背后都在书写着一个共同的新晋商故事。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个群体的开拓与坚持、成功与梦想,以他们的故事续写晋商文化,并为后来者鉴。
焦安国:民营医院的开路先锋
运城人焦安国,从事医院经营16年间,不仅将父母的抗痨事业推向全国,还成为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的开路先锋,2003年,焦安国从家乡来到上海,成立了上海建安医院(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走上了实现医院集团化构想的新征程。
将父母的抗痨事业推向全国
1990年,24岁的焦安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过了过世的父母未完成的中医抗痨事业。焦安国的双亲毕生从事于中医抗痨事业,1987年,这位全国医疗改革的急先锋,率先在运城结核病治疗专科医院。正当一切走上正轨,医院声誉日隆时,一场灾难降临,父母及一家四口人的生命和医院楼房同归于尽。
当时,年轻的焦安国看到的都是周围不信任的目光,他,一个高中学历都没有的门外汉,面对一个烂摊子,如何能管得过来?在进退两难之时,父母生前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和为研究难治性结核病付出的心血让焦安国坚持了下来。从此,他每天都要到父母的同学朋友家登门求教,遇到管理上的问题,经常要先咨询四五个人的意见。就这样,暗下苦功四五年才让他对医院管理摸到些门道。
短短几年,焦安国以民营青年科技实业家的气魄和胆识强化医院管理,高薪聘请各类专业人才,改进制剂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医院呈现一片勃勃生机。很快,焦安国在运城发展了第二家医院,1991开始走向太原,走向全国,全面开展了与外省结核病医院技术合作、参股托管的工作,足迹遍布大江南北。7年内,焦安国不仅了却了父母的遗愿,还把他们的抗痨事业发扬光大,推广到了全国。占领上海人才高地,发展医院集团
医院发展走向正轨,焦安国却并不满足于现状,随着他对中国和国际医疗体制的逐步了解,发展自己的医院集团,为国家的医疗服务拾遗补缺,成为他的又一大构想。
2003年,焦安国走出家乡运城,来到上海实现梦想。不久,一个总资产近3亿元、年营业额2.5亿元的医疗集团成立了。焦安国说,要想构筑自己顶尖的人才团队,做到服务全国,接轨国际,这一切构想只有进入上海这个人才高地、融入这个全国医学专家和管理精英荟萃之地才能够实现。
说起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不苟言笑的焦安国顿时滔滔不绝。他说,目前在中国,民营医院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开拓市场、公众认知等方面都面临不小的困难。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由社会投资的医院要占到总数的70%—80%,在我国这个数字则只有5%,在公立医院垄断市场的情况下,民营医院处于绝对的劣势。同时,民营医院还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不能被人们广泛接受,“民营”二字挂在医院前面,甚至成了“贬义词”。
虽然困难重重,焦安国却勇担中国民营医院的开路先锋,为自己发展医院集团的梦想奋力拼搏,在他看来,医疗体制落后的中国,必然面临一场大改革,人们需要更多的就医选择,需要更丰富的医疗服务产品,医疗服务市场化无疑是大势所趋。
秘方只是开始,坚持才是秘诀
一些人认为,焦家的结核病特效药,对于焦安国今天的骄人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焦安国自己看来,这只不过是他事业的开始,因为只办专科医院,利润毕竟有限。如今,建安集团正在向全方位的医疗服务、药品开发、生产、销售以及酒店餐饮全面发展壮大。
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焦安国认为拥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最为重要。回顾二十年的奋斗历程,不论是年轻时起步的艰难,还是初到上海难以适应新环境的困境,都需要一种坚定的信念支撑。而医院作为一种民生产业,有其特殊优势,唯有依赖可靠的医疗服务,才能保持不败的竞争力。所以,只要赢得患者的信赖,就足以长期生存发展下去。对于未来,焦安国坚信不疑。
要做大做强,就要走出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起自己的家乡,焦安国怀有很深的感情。他说,如今山西的投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在上海就有不少商人希望到山西投资发展,山西省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而运城,也正是民营专科医院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这更让他感到骄傲。
焦安国认为,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走出去,学习外面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水平,广泛吸纳各类人才。对于山西,也需要被外界了解和认识,为外商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当务之急。
王澎:不论留学还是创业,我这一代很幸运
“我觉得我这一代留学生是很幸运的,赶上了非常好的时机。1978年恢复高考,16岁的我就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读完本科、硕士;到我想出去的时候,政策又是来去自由了,1987年我被公派留学去德国攻读博士;等到我回来的时候,又鼓励留学者创业。我们非常幸运地踩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步点,一步一步前进,我们是真正的受益者。”记者日前电话采访上海华浪环保科技应用公司总经理王澎时,他如是评价他们这一代归国留学人员。
从2004年到现在,短短的两年间,王澎的公司已跻身于中国环保事业,主要从事水资源、油资源和能源等再生应用,拥有着聚氯乙烯工业污水再生循环应用和聚氯乙烯干燥二次蒸汽再生回收利用的专利成果,以及领先的铝轧制油再生循环回收设备,在中国环保事业中成为最年轻的成员。
电话采访王澎时,言语中记者总感到,在他的身上所具备的气质和才华是经过“中西合璧”后才能拥有的。他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后,到德国留学攻读博士。17年后,他以创业者身份“重归故里”。谈到回国创业的理由,王澎说,2003年,中青联邀请了一批留学生回国考察,进行创业。“当时我参加的是上海这一组的考察团,在上海、无锡、常州等地进行了参观。当时的感觉是热血沸腾。”那一次回国给王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直在国外打工的他,决定回国创业。
谈起在国外的日子,王澎说:“在国外的那家公司我做的是总经理,如果以打工者身份来说,可以说是成功的,我的生活也很舒适。但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国创业,我想这和我的性格有关,我是个随风飘荡,不甘现状的人,回国创业也是想品味另外一种人生。”
这位创业者今年已是不惑之年,这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这是个害怕失败的年龄。从2004年上海华浪环保技术应用公司挂出招牌时,与很多创业公司一样,经历了成长的痛苦与快乐。王澎说,在创业的第一年,我们不仅没有做成一张单子,还花去了五六十万元的积蓄。压力很大,这些钱都是过去多少年积蓄下来的,有时晚上做梦都会惊醒,因为不知道将来的市场会怎样,能否生存下去。那时王澎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曾邀请他去自己的公司做副总,年薪30万,“当时真的有点心动了。可是放弃不是我的性格,再者,一个企业最少需要3年时间才能看出其存在的价值”,“再等等吧,我当时就这样告诉自己”。2005年6月,王澎的铝轧制油再生循环回收设备被中国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成功应用,“这是一年来的第一单生意”。苦尽甘来啊。现在,王澎的铝轧制油再生循环回收设备已经成功打入中国最大、要求最严格的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此类设备在中国铝加工领域的应用指日可待。此外,王澎拥有的废热回收技术正在和上海有色金属总公司洽谈应用的相关事宜。
对于两年创业过程中的感受,王澎说,虽然辛苦但是很开心,因为回到了熟悉自己的人群当中。过去在外面,看到黑人、白人,他们觉得非常开心的事情,自己觉得并不可笑,自己觉得很开心的,他们却无动于衷。而现在回到这边来,和朋友同学一块聊天也好,干什么也好,有一种文化上、精神上的归属感,尽管可能生活水平比原来辛苦一些,但觉得人气非常旺盛,发展机会多,觉得这才是中国人应该呆的地方。
在别人眼中,王澎已经是个成功者。他认为只是实现了当初创业时的一个梦想,他把公司目前的现状比喻为“刚刚开完遵义会议,方向定了,目标有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的他不仅要发展好自己的事业,也要把自己的技术带回家乡,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能够为家乡尽力。
陈继国:能走出去,就是好事
陈继国是上海坤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老总,也是山西上海商会的副会长。采访之前,关于他的间接印象只有“生意做的不小”、“很务实,也很低调”。
9月21日第一次联系陈继国,他正在沈阳出差,电话里他很谦和,记者简单说明采访意图之后,他笑了笑,委婉地说“我们生意人,生意之外,许多事不好说,也说不好”。意料之中,这正合他一贯的风格。在媒体上,很少能见到关于陈继国的报道,就连他公司的网页,也少见关于他个人的介绍。
上海坤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陈继国2005年在上海成立的,公司的网上介绍:上海坤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从事煤焦油、炭黑油、燃料油、燃料油衍生品、焦炭、高龄土、甲醇的生产,仓储及物流。拥有铁路发运专用线3条,铁路运输自备罐车150余辆,公路运输汽车20余辆,仓储能力10余万吨,业务领域涉及全国各地,尤其是炭黑用的原料油业务更是雄踞全国前几位。整个网页基本看不到关于老总陈继国的个人介绍。9月23日再联系,陈继国已回到大同。“稍等,我打过去”他说,刚聊了两句,电话突然断线,半分钟之后,他又打了过来“接着聊”。“我个人不喜欢宣传,我的产品都是固定客户,也不适合宣传。”他开门见山,算是简单介绍了“很少做报道宣传的原因”吧。上海坤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介绍资料显示,该公司一直坚持“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终身学习、智慧经营”的理念,在全国主要地区拥有公司及办事处。先后成立了:山西大同南郊同业煤化工厂、内蒙古包头同业煤化有限公司、山西五寨同业实业有限公司、山东东营坤朗燃料油有限公司、陕西府谷同业焦化有限公司、天津同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及广州、太原办事处。公司成立的目的是:发展北方资源,经过地区网络整合,销售全国市场,打造能源产业王牌。采访中陈继国一再表示,可以谈一些“在上海做生意的个人感受”,关于他的公司,尽量不要宣传,“对生意人来说,宣传不见得都是好事”。如此,也不太可能对他企业的规模作过多的报道。关于陈继国的企业,大同市政府的网站有这样的报道:陈继国,山西天镇县人,1964年12月出生。旗下的大同市同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煤焦油为主,兼营餐饮服务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是一家五星级诚信企业,连续十年被大同市税务部门评为先进纳税企业,是大同市委、市政府提出“重振大同雄风”的支柱企业。
据这篇公开的文字报道,陈继国1998年下岗后,带领30多名下岗职工,积极寻找市场,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创办了如今集团公司的龙头企业大同市南郊区同业焦油加工厂。截止到2002年底,大同市南郊区同业焦油加工厂总资产达到580万元,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3060万元,累计上缴国家税金340 万元。当年该厂采用的间歇焦油加工流程,年加工焦油10万吨,有粗酚、炭黑油(蒽油)、轻油、酚油、萘油、洗油、沥青、燃料油等8种产品,产品广泛用于化学工业、医药工业、塑料工业、耐火材料、国防工业等,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2002年度陈继国被大同市南郊区区委、区政府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并当选南郊区政协常委。
上海坤朗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宗旨是:把企业做到百年老店,成就每一位员工,为社会做出我们应该做的责任和贡献。公司目标是把产业不断地做精、做细,把企业品牌不断做强做大,公司通过不断地修整战略目标,要求员工不断做到“谦和与共、开诚致信、与社会荣辱与共、与环境和谐发展、不断地完善自我。”
作为一个走出娘子关,进军大上海的山西企业家,陈继国感兴趣的是城市经商环境,欣赏的也是上海独特的商业氛围。他觉得上海的商业优势表现在综合性、规模性和市场性。这是其他地方缺少的,也是山西和山西商人应该努力学习的。
陈继国认为,上海的商业综合性很强,合力大。在上海和长三角的许多城市,都能深切感受到政府、媒体等多方力量的统筹协调,齐力促进企业发展,全社会已形成了一种亲商、爱商的氛围。他说,企业离开政府的支持做不大,在上海及周边地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的招商局都配备了最强的人力和物力,常年在外招商引资。媒体把握主流商业宣传,配合企业,服务企业,宣传企业。他很佩服温州的企业走到哪里,温州的媒体就服务到哪里。
上海作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GDP很大,自然能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这里存在的大量企业既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彼此关联,又相互拉动,商业机会自然也多。作为金融中心,加之不断有跨国公司在此设立,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可以在管理、资金等方面得到更多的便利。
陈继国说,市场经济,企业要跟上市场,市场也要跟得上企业。如果山西的市场不够,企业就要走出去,寻找更大、更好的市场。能否走出去,还得市场说了算。不过,能走出去,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