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内参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山西人的两面性:恋家与足迹遍天下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西商人网   发布者:山西晚报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5年3月27日 17:52


山西恋家”,这是很多人对历史上山西人的印象。在他们看来,古代的山西人保守,不爱出门,山西人自己也说:“好出门不如歹在家。”这是因为山西人性格中存在着内敛保守的一面。可是,山西人的性格中也存在着一种“闯劲”,如山西人走西口、山西票号遍布各地,山西人出行的足迹却又无处不在。这种行为又表现出了山西人性格中外向开拓的一面。

挑战极限、迎难而上、勇于承当、攻艰克难、坚韧坚守,是山西人性格外向的写照。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性格特征早已浸润在山西人的灵魂里,融化在山西人的血液中,

成为山西人这一群体的共同特征。

内向 山西人恋家自古有之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在山西的传统文化中,“家”文化又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比如明清的晋商,不管走多远赚多少钱,都是要回到自己的故土置办家业,盖房子。因此形成了山西独有的大院文化,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这些文化中都蕴藏着“家”的文化。

山西人普遍恋家,这种群体性格的形成一般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山西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山西人多山性少水性的性格特点。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的东部,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北有恒山、五台山,南有中条山,山地面积约占70%。山多水少,水资源严重缺乏,因而山西人的性格多山性少水性,如多稳定性少流动性,多原则性少灵活性,多封闭性少开放性,多质朴少浮华。

高山挡住了人们的去路,使人们视野狭窄;交通闭塞又使得人们信息封闭,内外交往不发达;长期与土地打交道的农耕生活,使他们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守土不离乡,安土重迁,恋家爱乡,成为挥之不去的不老情结,流进血液注入骨髓,使他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文化生态无不打上了鲜明的黄土地烙印,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大家宁愿守在自己的一片土地上,过着长期与土地打交道的农耕生活,安土重迁,也不愿意离家,恋家情结非常之浓;守着自己的家,靠天吃饭,靠地生活。长此下去,山西人的恋家情结就更加严重了。

除了地理环境以外,造成山西人恋家性格原因中还有一些历史因素。

山西地处中国内陆,又是古时中原与塞外的咽喉之所,历史上乃兵家必争之地,经历过很多次战争。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曾是七霸之一。谁知后来被韩、赵、魏三家分晋。秦统一中国后,全国的中心逐步内移。山西中北部历来是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汇的地带,于是山西成为了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进行战争的重要战场。此后,山西又多次成为乱哄哄的战场。山西人长期处在频繁的动乱及政变中,经历了太多的惊吓与荣辱。在夹缝中求生存,客观上也加强了山西人封闭与保守的心理。

外向 山西人足迹遍布天下

山西人虽然恋家,但是外出创业者和谋生者也不在少数。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山西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这些人将山西人性格中的外向开拓精神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春秋战国时,晋文公重耳经历了19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他非但没有被击垮,反而发奋图强,锐意改革,击败了强邻楚国,终成霸业。汉代杰出的军事家卫青、霍去病曾先后征讨骚扰中国西疆的匈奴,最终将匈奴赶至大漠以北,解除了近一个世纪对中国的威胁,开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为中西方交流打开了门户。东晋高僧法显,是一名杰出的翻译家和旅行家,他历尽艰辛、徒步万里,游历了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尼,还撰写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游记《佛国记》,极大地开阔了古代中国人的地理视野,传译了大量佛典,促进了中印两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交流。清代后期的徐继畲是一位启蒙思想家,是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也是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之一。他曾多年在福建、广东任高级地方官,悉心研究“洋务”及国际形势,同治年间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及总理同文馆事务大臣,是当时中国难得熟悉外务的有识之士。他所著的《瀛寰志略》十卷是鸦片战争后继魏源《海国图志》后又一部介绍世界地理和各国概况的名著,更主要的是这部书开了最早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先河。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山西人外向开拓的性格。

山西人的外向开拓精神在远近闻名的晋商身上体现得最充分。山多地少、土瘠民贫、天寒风烈的生存环境,逼着山西人背井离乡,踏上从商之路,同时也铸就了山西人勤俭吃苦、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地瘠民贫的晋西北,久远以来青壮年男子就有名曰“出口”的习俗,“口”指张家口,即出张家口到外蒙或更远的地方寻找生活出路,打工挣钱以养家糊口乃至企望发家致富,他们是名副其实的古代“打工仔”,而且往往一走多年,渺无音信,生死难卜。悲凉的“走西口”小调由此应运而生,不胫而走,流传千古。它既反映了离别与思念之情,更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盼之意。

应该说,“出口”固然是迫于生计的无奈选择,但说到底,“走西口”也是山西人外向开拓精神的一种体现。

山西自古就有经商和贸易的传统。从先秦起山西商人的足迹就遍布天下。到了汉代山西已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有了贸易往来。自唐宋迄至明清,长城内外的商业大都有山西商人进行,明代晋商成为与安徽的徽商相匹敌的最大的两个商帮,至清又大盛。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日昇昌,道光初年诞生在山西平遥,从此以后,山西的票号不仅遍布国内市场,而且逐渐伸向日本、俄国、朝鲜、新加坡等国际金融市场,时称“汇通天下”。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至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间,在山西进行的十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当时由于连年的战争和灾荒,东部人烟稀少,而山西却人口密集。后来朱元璋就下令要山西的部分人往东部搬迁,搬迁者都在洪洞大槐树下集合。据传:当时每走一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小脚趾指甲上划上一道,目的是让这些人不要忘记自己的根,自己的家在哪里。如今,你是不是山西人只要露出脚趾,传说只要小脚趾指甲是分瓣的,那就说明是山西人。

现在,从日本到莫斯科,从加尔各答到阿拉伯地区,都能见到山西商人的身影。山西人可以自豪地宣称:“凡是麻雀能飞的地方都有俺山西人。”

山西人性格“由内向外”在变化

古代山西人心态和性格,具有外向开拓与内敛自守的两重性,而两种特性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主次地位的变更转换。

以前的保守守旧性格,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山西人的性格越来越朝着外向开拓的方向发展

据记者了解,现在一些地方的山西人仍然不愿意出远门,姑娘嫁人不愿意选择外乡人,出门打工都喜欢选择离家近的地方。晋南的打工者首选西安,晋北的打工者首选北京,而晋中和晋西的人则会选择省城太原,因为在这些城市打工,离家近,回家会方便一些。


但在现代文明社会高度发展、网络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交通运输的便捷、信息渠道的畅通,都让山西人的视野更加开阔,求学就业定居的选择具备丰富选择,守家守旧的思维方式被冲刷和代替。同时,山西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合作和全球竞争中,这要求山西人必定会出现在核心竞争区、世界焦点里,就像“山西英雄”景海鹏、刘旺、刘开周,他们的足迹上天入海,这已是山西人自觉接受的时代要求,历史使命;还可以像勇攀珠峰、远赴非洲拍摄纪录片、单骑游亚洲那样,既是个性张扬,又是在向外展示山西新形象

挑战极限、迎难而上、勇于承当、攻艰克难、坚韧坚守,是山西人性格外向的写照。

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性格特征早已浸润在山西人的灵魂里,融化在山西人的血液中,成为山西人这一群体的共同特征。

本报见习记者 南丽江


TAG: 传统文化 地域性 乔家大院 山西人 王家大院


顶:0 踩: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4 (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72 (67次打分)
【已经有1人表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