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壁:一个未解的古堡谜团
【解说】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的古村张壁是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地方,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曾评价张壁古堡,是一座被历史遗忘的聚宝盆,是中国北方古村落的一个活化石。
不久前,山西省文化厅及当地相关部门专门成立了一所古堡文化研究院,对张壁特有的城堡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古村张壁是一个只有0.1平方公里的袖珍城堡,三面临沟,一面靠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军事设防村落。
在这方寸之地,古堡地道、宫殿庙宇各种建筑一应俱全,军事宗教、民俗历史多种文化融为一体,留下了许多专家都无法破解的迷团。
首先对于张壁古堡建造年代的考证,专家们就有着不同的说法。
【同期】山西凯嘉古堡文化研究院理事研究员
这个说我们这个可能是北魏时期的,那位说我们隋唐时期的证据更多一些,其实张壁古堡再往前推,我们翻开《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上有个记载叫天下九塞,第一塞就是大风关,大风关就是指介休的雀鼠谷,也就是说在春秋时期,介休这个地方已经形成了一个最重要的关口被写进《吕氏春秋》,还排在天下九塞第一塞。
【解说】位于张壁古堡西南方向十公里处的雀鼠谷,自古为军事要塞,是历代王朝争夺中原、进取北方的必由之地,张壁古堡是雀鼠谷要塞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的张壁古堡仍然保存着严密的五级防御体系,可谓“堡中有堡,城中有城”。堡墙高四丈,厚七尺,其上可行走辎重战车。
其次是它的地下暗道,地道全长一万多米,立体三层,四通八达,具备攻、防、退、藏、逃等功能,并与数十处民宅连通,机关密布,诡谜奇绝。地道在县志等文献中没有一个字的记载。这个地道为何而建?何人所建?始建于何时?这些问题现在只有依靠推测来解答了。
【同期】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钟少异
那么这样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在全国目前保存下来的还很少见,基本上没有,在张壁这是很独特的,那么全国很多地方有古城,古城之下没有发现有地道,或者说还没有发现,那么也有一些地方有古代地道遗存,但是地面上的城堡已经毁了,没保存住。在我们张壁地上的堡跟地下的暗道都保存了,这样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军事防御工程这么一个完整的体系。
【解说】根据现有的研究,张壁古堡作为一个村镇的防御工事,具有非常完整的系统,这一点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村镇一级的防御系统有着重要的价值。
【同期】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钟少异
因为在中国古代广大的乡村地区,村落、村镇,它的防御主要靠农村自己组织。那么乡村自己组织,在军事组织上,一个就是民防团练,在防御工程上,就是务必保障修的这些东西。
【解说】钟少异研究员认为,张壁古堡处于山西中部,是晋商最为密集的聚集地区,张壁古堡的文化研究应该和晋商文化更多地联系到一起,从晋商大院文化中区寻找破解古堡谜团的钥匙。
【同期】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钟少异
这个传统在我们山西地区,到了明清时期,跟晋商文化联系在一起,有非常独特的表现,就是大院文化,晋商的大院它都是自我防御的,一个坚固的堡垒,像王家大院,它的城墙比紫禁城也不差,那个城墙的坚固程度。那么张壁古堡跟这种乡村自我防御的这种传统,是这样一个关系,或者说是不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不是它的一个例子,这些也都是需要今后加强研究的。
【解说】年深月久的窑洞和老宅子衬托着古堡的城墙垛口,显示出一个古村落的宁静风貌,至今还保存有原汁原味小巷街道,商铺民居等生产生活建筑和设施。
【同期】山西凯嘉古堡文化研究院理事研究员
这个古代军事基地,没有被破坏掉它的形制,虽然我们现在能看到古堡里头,有民居,商铺什么都有,但它古老的形制都在里头完整地保留着。
【解说】第三是张壁古堡的布局完全违反了中国古代的风水学说,被称为反风水,本应该北高南低来建造村庄,现在的地势却是南高北低,于是,在北门一代建造了一个庙宇群,供奉着真武大帝,建造者有意将他们建的高耸挺拔,意图弥补村庄风水的不足,但是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这样一个堡垒,为什么要反风水而建,不得而知。
现已发现有30余处建筑物、标志物与星座相对应,而张壁村名也来源于二十八星宿之张宿、壁宿。更为奇特的是,村里的祭星仪式从远古沿袭,绵延至今,又为古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同时张壁古堡还有独特而丰富的宗教和民俗文化,在不到0.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有南北两个宗教建筑群,现存宋元明清时期的寺庙殿堂等21处。古堡里还保留着泥包铁神像、金代墓葬、孔雀蓝琉璃碑以及壁画、三雕艺术等珍贵文物,有20多座彰显晋商鼎盛时期繁荣富庶的明清古院落。盛行于古堡村落的干调秧歌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祈雨、旱船、背棍等民俗文化活动别具地方特色。
对山西文化有深刻研究的考古学家张晗老先生认为,要真正研究张壁古堡的历史,应该从更大的范围区寻找历史遗迹和遗存,只有全面地了解张壁古堡的过去,才能对它作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