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杜新民:我是农民我爱农业
当天晚宴开始后,杜新民向在座的客人逐一敬酒,才回到我们这一桌。酒是内蒙古大盛魁出品的“财神酒”。
关于财神酒的来历,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当年有几位晋商合伙人在内蒙古经商,由于资金出现问题,他们的生意难以为继。大家束手无策之际,一位背着褡裢的老人前来投宿。
晋商热情地接待了深夜来客。第二天一觉醒来,老人已不知何时离去,褡裢却没有带走。在等待老人回来寻找行李很多天未果后,他们决定打开褡裢看看:其中竟然是一大笔银钱!
经过商量,他们决定先用老人的这笔钱救急,如果老人回来要,就连同本金及红利还给他。很多年过去了,晋商们的生意已越做越大,老人们却始终没有回来。但一代又一代晋商和他们的后人始终保留着老人应得的股份,并敬奉为帮助他们时来运转的“财神股”。
杜新民还讲了晋商给狗设立股份的故事。
话说当年大盛魁商号有两万多只骆驼往返于中俄之间,还有两千多只狗随同保护骆驼的安全。这些狗的日常开销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于是晋商们特地设立了“狗股”,以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的“专项资金”,保障为晋商生意做出贡献的“狗伙计”得到最好的食物和保养。
“虽然我不是晋商,但当年大盛魁商号就是在我家乡经营发展起来的。”杜新民认为,大盛魁商号的生意之所以能持续近300年,享有“南有胡雪岩,北有大盛魁”之美誉,跟他们一视同仁生意中的所有合作伙伴(包括狗在内)的商业传统有关。
杜新民早年从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毕业,曾经在一家国有煤矿服务多年,历任技术员、生产矿长等职务。2002年,全国煤炭市场最低迷的时候,他辞职下海,开了一家煤矿,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开煤矿是我的本行,随便一个人,只要往那里一站,我就知道他能干什么活。”杜新民坦称,他从事过的生意中,只有开煤矿是他所长,而房地产和如今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行业都是他完全陌生的领域。他说:“一个商人从挣点钱到做点事,再到做点利国利民的大事,这是我一个食品行业的门外汉敢进入绿色产业的原因。”
大盛魁商号的传奇和精神,仿佛是杜新民不断向最新目标进发的灯塔。新的事业中,聚集了越来越多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深切共识的精英人士和合作伙伴。
杜新民深信,如今的内蒙古大盛魁也会像当年的大盛魁商号一样创造新的传奇,其核心力量依然是:对人及每一个合作伙伴的尊重。
做最好的渠道商和服务商
中国商人:“大盛魁”这个名称让人倍感亲切,民间有“一个大盛魁,半个归化城”之说。请您首先介绍一下,内蒙古大盛魁跟当年大盛魁商号的渊源。
杜新民:起初,我对大盛魁商号有一种神秘感。我是呼市人,却是在介入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时候,才第一次全面了解大盛魁商号的故事。世界上的企业平均寿命是7年,中国只有3-4年,而在当时的时代,大盛魁却经营了近300年。这么顽强的生命力,绝不是偶然的。此后,我们对大盛魁商号开始了实实在在的研究。
大盛魁商号的成功,主要是由企业性质决定的,是最早实现股份制的公司。其次,大盛魁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是一大创造——一直到现在,我们国家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大盛魁商号衰落背景是晚清之后连年战乱的营商环境。也有内部原因:后期的管理体制退化了——股东也要参与经营,企业慢慢就垮掉了。
知道了大盛魁商号的历史,我觉得要继承它的文化和精神,总结它的经验和教训,把民族文化挖掘和保护起来。
中国商人:你从事过煤矿开采和房地产,这都是很赚钱的行业。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行业是个高投资、高风险、回报慢的行业,你为什么会进入这个领域?
杜新民:食品行业我较生疏,但转入绿色食品行业,我是有思想准备的。我判断这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行业。
第一个想法,我认为咱们国家对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认证和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从90年到现在,对绿色食品的认证已搞了二十年,市场运行的情况还是比较乱。我是农民出身,过去上学时,连9块钱的学费我都拿不起。现在挣了一点钱,有条件为社会做一点事情了。我就想通过做专业市场,为规范我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市场做一点事。
第二个想法,尽管目前农产品(14.07,-0.31,-2.16%)和食品市场比较乱,但随着人们认识提高,政府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未来高端农产品肯定有市场,能够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其次,我想中国人三五天不喝牛奶没问题,但少吃一顿饭都不舒心。从市场需求来讲,牛奶远没有普通食品需求广泛。内蒙本土的伊利和蒙牛,只是单纯做乳业,就发展成为两个最强大的乳品企业,而且还上市了。如果我通过专业市场的产供销渠道,为老百姓把好食品安全这一关,我们这个项目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另外,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各级领导支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还有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这些都促使我更加坚定要把绿色食品事业搞下去。
中国商人:请您从一个企业家的角度来谈谈,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需要重点做好哪些工作?
杜新民:市场经济和食品行业的发展有其规律,食品安全问题归根到底是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另外,我们是以占世界不到五分之一的土地,养活了20%的人口,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国家有某个时期的历史任务。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量容易受影响,农产品品质提高了,产量就不够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就不好解决。
从懂事到现在,我也经历过吞糠咽菜的时代。过去我们为了吃饱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现在意识到农药化肥反而带来食品安全问题。所以大家都在关注既要吃饱又要吃好的问题,这是我们项目发展的社会基础。
没有大市场,就没有大农业
中国商人: 请您重点介绍一下中绿北展中心今后的经营方向。
杜新民:从发展规划来说,第一步我们首先要把市场做成一个交易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把国内外优质、安全、绿色和有机产品的生产企业聚集起来。目前这个任务已完成了,除了国内的龙头企业已经进驻,很快韩国企业也会进来。未来我们还会加强跟东南亚以及欧美国家的同行们合作,聚集更多的企业和品牌。
第二步,我们要帮助入驻企业建立销售渠道。我们在严格把关的同时,也要通过电子商务、现场销售、团购、配送、电视购物以及北京农产品交易所等平台和渠道促进合作企业的产品销售。
第三步,搞好基础配套和产业链整合。我们在下游建立专业卖场促进销售,在上游建立和整合生产基地增加供应,通过跟农学院食品安全实验中心等机构合作做好配套的认证准入服务。对于进入市场的产品,先要有相关的产品认证;品质优良但没条件认证的企业,我们帮他认证。进入市场之后,我们还要通过定期抽检、产品回溯制度等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中国商人:中绿北展中心品牌一旦做好了,这可能有个诱惑:比如有些企业说我可以多交钱啊。如何确保在中绿北展中心这个平台上展示和销售的都是名副其实的产品?
杜新民:这可能确实是诱惑,但我们不会为了眼前利益放弃长远效益。快速赚钱不是我现在的主要目标,否则我就去搞煤了,那才是我的专业。我是绝对要做事业的,而且我的团队也要树立这样的观念。
至于确保产品质量方面,让每一个进入中绿北展中心的产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建立每一个产品的回溯制度,这是我们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其次,我们要通过市场手段帮助企业解决销售和供应问题,这是核心。因为供求矛盾会导致投机现象出现,比如有人从新发地进的菜,拉到小汤山转一圈再出来就说自己是有机食品了。所以说疏比堵重要,小的种植者可能认为纯粹不用化肥产量会受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农学院专家的培训告诉他,有机肥料和无害的杀虫剂可以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刚才说过,建立和整合上游的生产基地,也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前,我们国家高端农产品已经有一定的量,从消费方面来讲,还没有出现供求矛盾,但将来这个问题迟早会出现。按我们的规划,第一步把企业招进来的目标实现了。第二步如何把企业留住,如何在稳定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提高它的规模,这就需要解决供求矛盾。
通过组织形式和资本来整合上游的生产基地是我们的一个重要手段。比如对于小的生产企业和农户,我可以包销你的产品,用市场来整合。有的企业有好的地块,但没有资金,我可以给你投一部分资金,等中心有了足够的实力,我还可以收购这些企业。另外,我们计划把农业保险、农业期货业务引入我们的市场服务中,保障中小企业和种植户的基本利益和发展资金。
其次是整合相关的社会资源。在我们今年的招商中发现,一方面经过国家认证的企业有一定的规模,比较重视品牌建设;另一方面还有一些小型企业,产品品质非常好,但没有认识到认证的重要性,或者没有条件搞产品认证。我们要把这些企业整合起来,增加我们的供应链。我们整合生产基地、整合相关社会资源,最终目的是实现高端品牌的聚集效应和全产业链合作。
中国商人:今天来这里,没想到非常远。我想农产品和食品批发商、经销商可能会经常到中绿北展中心来,但对于很多市民来说,要接触中绿北展中心的产品是不是有点难?
杜新民:这刚好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你可以通过我们的名优特网和相关的电子商务平台选购产品,一个电话、我们就可以送货上门。中绿北展中心未来就是一个聚集全世界高端产品、面向各地销售终端的集散中心。产品的流通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没有大农业,是因为没有大市场,我们就是要通过市场化手段发展大农业,通过建设更多的专业化市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