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渤:我所知道的慧聪及慧聪的商业制度 请不要和晋商相提并论
慧聪国际的郭凡生总裁是一个乐于频繁上镜的公众人物,熟悉郭总的人无不为其能言善辩倾倒,特别是关于慧聪的发家史及其所谓的劳动股份制,更是津津乐道。最近郭先生又从晋商的发展中悟出了慧聪劳动股份制的历史渊源。似乎已经为全世界的家族企业找到了传承百年的妙方。笔者有幸曾在慧聪国际短暂工作过一段时间,亲身感受过慧聪的“知本经济”。
日常你能见到郭先生确实如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一样,温文尔雅,非常谦和。但如果你以为慧聪的制度和文化一如郭先生本人一样那就大错特错了。慧聪也确如郭先生所言对员工进行分红一说,但事实上,慧聪的员工满意度极低,流动性非常高,在业内甚至有“黄埔军校”的“美誉”。
郭先生最近撰文专门详述晋商的“财股与身股结合,财股为大”的商业制度的优越性,并用慧聪的实际进行诠释,但似乎如此完美的制度并不能解释慧聪员工的低满意度和高流动性,为什么号称与晋商如出一辙的商业制度,晋商执行起来获得东家、掌柜和伙计三方的皆大欢喜,而慧聪却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晋商采取的是身股制度,笔者对此没有深入了解,但感觉应该属于股份的概念,而慧聪实行的是分红制度,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一个是具有法律保障的,另一个则是由东家说了算。每年多少利润用于再生产,多少进行分红,完全是东家说了算。
第二,公司经营情况的透明度不同。晋商时期,企业的规模有限,企业的经营情况一目了然,伙计对四年之后的分红有明确的估算,郭先生在文中引用电视剧《乔家大院》的内容,其中关于乔致庸挽留马荀时,马荀算过一笔账:“二厘厘身股,四年一个帐期……,可分二百四十两,比四年的薪金加起来还多一百六十两”;郭先生还引用书中一段话:“墨掌柜刚刚出徒,顶的是半厘身股……三年之后,这半厘身股就是几千两白花花的银子。”无论怎样,我们可以知道,分红的收入远大于薪金的收入。但在慧聪,普通员工完全不可能知道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分到手的红利也远远低于年收入。并且慧聪实行的不是透明的“分红”制度,而是严格保密的,不仅无法估算年末的分红数,连其它人的分红数也是绝对保密的。在慧聪,工资、奖金、分红的金额是最高机密,是慧聪的天条,谁要是违反了该制度,相互打探,则要被立即除名的。
第三,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没能解决。在慧聪,基本工资收入与劳动付出绝对不成正比,且在同行业内属于较低水平。为降低企业的风险,慧聪将收入分解为工资和奖金两部分。同时,为尽可能的提高收入,慧聪采取“避”税的方法,每个月将收入的一部分用报销的方式解决,每个月大家都要想尽办法筹集发票,否则就要被扣税。但从总收入来算,绝对进不了高收入行列。所以不论公司把制度说的如何天花乱坠,对员工来说,只是把一份收入分解成不同的说法而已,并且还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如果你不能干满一年,分红是一分钱也拿不到的。
第四,慧聪的企业文化太过苛刻,慧聪的基本工资很低,几乎没有福利。有人告诉我,慧聪的高层明确说过,就是要用饥饿的鞭子逼迫员工去努力工作。正因为如此,慧聪愿意从郭先生的老家内蒙古去招一些刚毕业的学生,美其名曰把他们培养为白领。这些可怜的孩子,完全不具备所谓监督“掌柜”的能力!慧聪的基层经理、主管常说:“我来慧聪就是来挣钱的,档我挣钱者,死!”
从实践上看,慧聪的制度对于分公司(子网站)的“掌柜”(经理)一级,确实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对于伙计(普通员工)则没有什么吸引力,大家就是拼命竞争去升官,升不上去就走人,对于所谓的分红基本上并不抱多大希望。
我认为,中国家族企业的商业制度设计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去解决。时代变了,经营方式变了,简单照搬200多年前的晋商模式,忽悠媒体尚且可以,蒙蔽外人也问题不大,但要说就此成为中外家族企业的一盏明灯,那是过的厉害了。
对于慧聪来说,如何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责任感,提升员工素质,成为受尊敬的中国企业才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