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晋商俱乐部 >> 晋商资讯 >> 晋商内参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太原:从消费“资源”到消费“文化”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网   发布者:晋商网编辑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服务电话:15300248390 时间:2014年5月14日 09:17


山西省太原市吹响建设“西山文化旅游带”号角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太原市西山地区因富藏煤炭,为国家、省、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资源的消费,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整个社会。然而,一些过度消费“资源”的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对西山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如何消费?什么样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才是最可持续的?人们在思考、在探寻。

 

消费“资源”带来环境压力

 

历史长河中,山西省太原西山地区就是世世代代太原人生存发展的重要区域。历史上的西山环境非常优美,人文古迹众多,历史价值丰厚,在旅游专家眼中,太原一半以上的精华景点都位于这里。千百年来,太原西山像太原的脊梁,与汾水相携,承载着太原不同时期的文明,为太原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地下埋藏的丰富资源,使西山反为其累。上世纪初,太原近代工业滥觞,也看中了汾河和汾河的支流,也着眼于太原西山,于是在上风上水的太原西山矿业、采掘业、制造业、炼焦……不问青红皂白,纷纷上马。在西山白家庄、西铭、杜儿坪,大力发展煤矿、石膏、水泥等矿业、采掘业。太原西山从此陷入青山变灰、绿水不再的境地,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由此开始。采煤和采石导致植被和地下水系被破坏,每年因煤炭开采造成的地下水损失超过5500万立方米。西山,完全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历史证明,不计代价地消费资源,发展就难以为继。
近几年来,适应城市整体发展的需求,太原市逐步从消费“资源”转到消费“文化”,通过重化工、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退出,采用自然生态恢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办法,逐步达到西山地区生态环境的全面修复。在环境建设的同时,还融入景观提升、生态休闲等理念和内容,把西山地区建设成生态环保、绿色宜居、人地和谐、山川秀美的新区域,从而健全了城市整体功能。

 

消费“文化”带来旅游繁荣

 

2008年以来,我市吹响建设“西山文化旅游带”号角。截至2013年年底,规划的十几处个城郊森林公园已完成投资59亿元,完成绿化6万余亩,栽植乔灌藤草158种、1000余万株(丛),播种草坪106万平方米,修建园内道路217公里,修建蓄水池、景观湖81万立方米。西山已经成为我市一处耀眼的“文化旅游带”。从消费“资源”转向消费“文化”,我市正迈开步伐加大西山地区生态建设力度,加速构建“西山文化旅游带”,力争让“文化太原”与“经济太原”齐飞。从消费“资源”转向消费“文化”,目的是实现有质量和有效益的经济增长。

 

文化与旅游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既有助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又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市积极推动消费“资源”转向消费“文化”,努力实现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共同繁荣,使文化滋养和精神浸润成为旅游的灵魂,让人们既享受闲适、愉悦心旌,又汲取知识、感悟人生;既丰富阅历、开阔视野,又陶冶性情、旷达胸襟;既依偎山水、鉴证史迹,又升华思想、振奋精神。让文化资源丰富的西山,更好释放旅游产业的潜力和魅力,进而吸引人、感动人、丰富人和提升人。文化是旅游之“芯”。只有找回文化的精魂,才是发展旅游的内在动力。这同时也是营造精神家园与构建社会文明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

 

从5月1日开始,“西山一日游”开始市场化试运行。“西山文化旅游带”,在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旅游的同时,也给国内外旅游爱好者发出了“邀请”。
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标识、印记,就会在无形中积攒人脉、聚敛人气,发展的后劲就会更足。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消费文化,只是推进发展的一个着力点而已。从文化的高度深入谋划发展,充实“文化强市”战略的内涵,发展的面貌与境界才会为之一新。


TAG: 山西省 生活方式 太原市 制造业 白家庄


顶:0 踩: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 (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2.68 (84次打分)
【已经有1人表态】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