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生:方言折射晋商经营风范
凡来山西旅游的人,参观路线的第一站,往往是离省城太原100公里处的平遥古城。来到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的平遥西大街上,漫步于精雅的屋宇、森然的高墙之间,你可以听到“老西儿”味道十足的平遥话。找一位老者聊聊,你会发现这里关于货币的名称多而细致:
制钱:指明清两代铸造通行的铜钱。也叫“青铜钱”或“镚子”。
皮钱:一种小而薄的铜钱。
当拾钱:背面铸有“当拾”字样的铜钱。不子:指制钱有字的一面,北京叫“字儿”。
眼儿:指制钱无字的一面,北京叫“漫儿”。
元宝:较大的金银锭,两头翘起,中间凹下。金元宝一般五两或十两重,银元宝一般五十两重。
锞儿:五十两重的大银饼。
锞锞:三、五两重的小银饼。
现大洋:指银元。也叫“银洋洋”。
钢板儿:指镍币。
钱票子:旧时钱庄自己发行的纸币。也叫“帖帖”。
票票:纸币。
众多的关于货币的名称透露的是几百年浓浓的山西商业气息。正如余秋雨在《抱愧山西》中所感叹的:“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里那些比较像样的金融机构,最高总部大抵都在山西平遥县和太谷县几条寻常的街道间,这些大城市只不过是腰缠万贯的山西商人小试身手的码头而已。”
从平遥、太谷寻常巷陌间走出的山西商人,是如何做到腰缠万贯,气吞海内的呢?晋中地区广泛流传着的一些方言谚语,也许能给渐渐隐去的一段历史提供一些佐证:
秤平斗满,尺子绷展
让人买卖主顾多
生意靠实诚,买卖凭本钱
西北风下雨雨不好,昧良心发财财不正
一客失了信,百客不上门
一片公心平似水,十分生意稳如山
真金不怕火炼,好货不怕铺摊摊开
这些谚语是对晋商 “诚信为本”经营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当地还有不少商业谚语,反映出晋商的经营理念和经营作风:
好市莫赶,烂市莫丢
九等买卖十一作
快不赶,慢不懒
宁叫人等客,不叫客等人
气大隔财,和气消灾
三分利钱吃饱饭,七分利钱饿一半
挑剔是买主,喝彩夸奖是闲人
一分二分不嫌少,千笔万笔不麻烦
这些谚语,经世世代代口耳相传,至今还活跃在民间,作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后人传递着祖上叱咤商界数百年的秘诀。
吴建生(山西省社科院语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