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座谈会在太原举行
一部主旋律题材剧“红透”大江南北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这两天央视一套晚间正热播红剧《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不少观众听了剧中黎梅说的这句话,都深有感触……7月20日下午,记者参加了在山西省委宣传部举行的该剧座谈会。对于这部收视率节节攀升的好戏,山西影视界的专家们做了认真剖析,并给予很高的评价。“首先,这部戏选材好,巧妙地结合了晋商文化与红色文化,且剧情好、立意高、演员表演佳,制作得很成功。”省委宣传部部长胡苏平表示,“平日工作繁忙,根本无暇观看影视剧,而这次例外,自己竟难得坐在电视机前看上了瘾,我女儿还觉得奇怪呢”。
“在2011年央视一套目前所播出的各类电视剧中,"革命人"排名第一,很多南方观众也爱看。”作为出品方,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负责人陈建国向大家介绍道,“于信仰缺失的现状下,我们抓住典型人物与线索进行重塑,希望借此传达一种乐观豁达的情绪。主人公陈志虽屡立战功,却一直被怀疑是叛徒,但他始终乐观面对人生,恰如剧名里的"年轻"一词,含义即有信仰的人、乐观的人,才会永远年轻”。
省作协党组副书记杨占平认为,该剧题材有所突破,将晋商的诚信奋斗精神放在一个革命人身上,这种结合方式很有新意。原山西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卢若琰觉得它很有特点,不是一味歌颂高大全,而是体现了陈志内心的痛苦与煎熬,以及他对革命事业和党的忠贞不渝,为影视界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原省文联副书记韩玉峰说,这是一部为普通人写的戏,反映了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剧中并无革命领袖出现,区别于其他作品,全剧将信仰和忠诚作为主线贯穿,包括对革命的忠贞、对爱情的忠贞。原山西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教授傅书华则强烈建议“此剧播出后,应加大其传播过程,使这一话题的含金量更大,让信仰与乐观更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思想、精神领域”。透过网络对此剧的讨论来看,省文化厅研究员孙钊感觉到年轻人看待问题有时相当尖锐,但也体现出一些年轻人“有信仰而无信念,甚至是空泛的”。而这部电视剧让观众真实地看到了那个年代的复杂性和充满悬念的变迁,信仰不再是个空泛、不好理解的词汇,革命者对信仰的矢志不渝让人心生敬佩。
山西影视集团董事长高晓江说:“该剧给我们一个启示,虽然山西题材很多,尤其是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堪称两座"富矿",但我们自己往往是"桌子底下放风筝出手不高",容易受到地域的局限,所以很适合在外创业的山西人去努力拉动,他们也比较熟悉山西文化,更能保证其质量。”
据介绍,电视剧《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由中外名人文化产业集团、常州远东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上海市委宣传部等共同出品,湖北省委宣传部、山西省委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台、江西电视发展总公司等联合摄制,中外名人影视公司制作、发行。出品方力邀《亮剑》导演陈健执导本剧,《贞观长歌》编剧周志方执笔创作,同时聚集了聂远、陶飞霏、沈晓海、赵亮等知名实力派演员。
它以山西吕梁地区为背景,以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之后具有代表性的时代为背景,以及陈志、黎梅、商见诚三个人的一生为线索,通过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及相互间的爱恨情仇,反映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历史,也通过陈志、黎梅的成长,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发展壮大的伟大历程,可谓“红色史诗剧”。全剧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关系错综复杂,非常具有观赏性,某些视角甚至以前很少触及。